导 语
第18届国际异种移植(International Xenotransplantation Association,IXA)会议于2025年9月30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10月3日上午闭幕,会期3.5天。会议报告160场,中国学者累计23场,中国专家窦科峰教授、邓绍平教授、Hidetaka Hara教授、潘登科教授、王轶教授等共主持专题会9场次。本次大会最大特点是临床研究方面的报告40场,占1/4,可以看出异种移植已进入临床时代。异种移植的临床工作离不开基因编辑供体猪,没有对基因修饰的深入研究和持续开发,临床工作也无法取得进步。
基因编辑供体猪方面的产业进展和未来方向
10月1日中午,中科奥格产业专题研讨会,国际异种移植领军人物David Cooper教授和中科奥格首席科学家邓绍平教授担任本场会议主持人,中科奥格创始人董事长潘登科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陈刚教授分别做报告:展现中国异种肾脏移植长期存活方案,分享中科奥格4GE基因编辑猪和6GE基因编猪的肾脏在非人灵长类临床前试验和人体移植上取得的重大进展。
陈刚教授在汇报中展示6例4GE供体猪到猴的肾脏移植案例,其中50%的肾移植受体猴存活超过5个月,最长1例存活时间已超过342天,目前状态良好、各项数据指征稳定,有望长期存活。

▲ 陈刚教授在会上作专题报告
潘登科教授在汇报中介绍了中科奥格基因编辑供体猪的培育进展,以及10余种可繁育种系的建立情况。该研究实现了多个人源保护性基因的高水平表达,显著降低了排斥反应的风险;还介绍了包括亚洲首例(全球第5例)猪肾脏到ESRD患者移植在内的7例人体移植研究,猪肾移植物在受试者体内存活超过212天,是继美国之后全球第2例存活时间超过半年的案例,截止目前受试者的肌酐和尿量等指标均保持在正常水平。

▲ 潘登科教授接受纽约时报采访
ClonOrgan
IXA会议期间各国专家分享并讨论了基因编辑猪的研究内容和未来方向。
德国Elisabeth Kemter教授的“Current perspectives for genetic modification in xenotransplantation”汇报中指出,中国的临床研究患者有比较长的存活,转基因质量比基因数量更关键,在基因改造的同时要考虑到猪的健康情况和适应能力,供体猪外源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在原代克隆猪中难以保证,选择自然繁育的基因编辑猪要比原代克隆猪更适合临床。
德国Asghar Ali博士的“Breeding vs cloning”汇报中介绍了2种奥克兰岛基因编辑猪(2GE:GTKO/hCD46、3GE:GTKO/hCD46/hTBM)的外源基因表达、体细胞核移植(SCNT)中的表观遗传重编程、近交衰退风险等对异种移植的潜在影响因素,特别指出原代克隆猪不适合直接进行再克隆,至少要通过自然繁育获取38天的猪胚胎才能保证SCNT的效率。
美国Revivicor总裁首席科学官David Ayares博士分享了公司10GE猪的制备,并且展示了其转基因的有效表达,通过克隆和繁育来获取10GE猪,考虑到多基因编辑动物的繁殖难度和全球器官移植的巨大缺口,Revivicor已启动建造更多更大规模的DPF设施。此外,在研究基因编辑的作用时,不能只考虑基因修饰带来的有效性,也应该注重基因修饰猪的制备和后续饲养繁殖的难度,充分考虑产业化的发展。
讨论环节David Cooper教授感谢基因编辑猪的培育团队,表示没有他们对基因修饰的深入研究和持续开发,临床工作也无法取得进步。
“奥格猪”展现出的优异抗排斥效果和可靠生物安全保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赢得一致好评,这为我国抢占全球异种移植这一医学技术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 全球 TOP3 的异种移植供体猪企业均为本次大会的黄金赞助商
中科奥格、eGenesis、Revivicor
中科奥格科学委员会国际专家第一次会议圆满召开
10月3日下午,在异种移植会议结束后,中科奥格科学委员会主席Leo Buhler教授,也是本次国际异种移植大会主席,组织召开中科奥格的第一次科学委员会会议。
正式和非正式委员共10人,国际异种移植的领军人物美国哈佛大学David Cooper教授、基因编辑猪国际领军人物德国慕尼黑大学Eckhard Wolf教授、国际第一例hDAF转基因猪完成人意大利异种移植的领军人物帕多瓦大学Emanuele Cozzi教授、国际多模态免疫分析领军人物法国Alexandre Loupy教授、移植免疫国际专家瑞士洛桑大学Manuel Pascual教授、生物安全国际专家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Nicolas Mueller教授、异种移植免疫的国际专家海南医科大学附属二院Hidetaka Hara教授、以及中科奥格首席科学家邓绍平教授、中科奥格创始人董事长潘登科教授。

▲ 中科奥格科学委员会国际专家合影
会议首先是邓绍平教授介绍了中科奥格的基本情况,然后与会专家就供体猪基因编辑基本数量、生物安全防控、基因编辑猪多模态评价及临床申报等问题,给予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并表示有信心共同克服异种移植临床面临的挑战,合作开展异种移植的免疫排斥研究、生物安全问题、临床免疫排斥多模态分析等,后续将不定期开展会议交流。

▲ 邓绍平教授向国际专家介绍中科奥格
WHO召开异种移植的监管问题全球磋商会议
2025年9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于瑞士日内瓦总部召开主题为“异种移植的监管问题”的全球磋商会。此次会议旨在汇集全球专家,共同审视异种移植领域的最新科学进展、伦理挑战及未来监管框架。
会议议程分为两大核心部分。第一环节聚焦“异种移植现状”,中科奥格科学委员会主席、来自瑞士弗里堡大学的Leo Hans Bühler教授介绍了临床试验的准备情况,包括已经开展的器官管线及受试者的选择。美国哈佛医学院的Jay Fishman分享了移植后的初步结果、患者管理及感染控制经验。罗文大学的Daniel Hurst教授则剖析了该技术涉及的伦理、社会认知、动物权利及环境问题。
第二环节重点讨论“监管框架”。来自澳大利亚、中国、欧盟、日本、瑞士和美国的监管机构代表参与圆桌会议,分享各国临床试验的监管现状。德国保罗·埃利希研究所的Daniel Hurst介绍了欧洲委员会关于异种移植的白皮书。随后,来自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多位专家共同展望未来,探讨异种移植成熟后的生产授权、患者准入、成本融资及长期监测体系等。
世界卫生组织此次会议的召开,是一个强有力的积极信号,标志着异种移植这一革命性疗法正式获得了全球顶级卫生机构的认可,并即将从前沿探索步入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
此举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监管预期,坚定了研发者的信心,更预示着人类在征服器官短缺这一世纪难题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一个全新的医疗健康产业正在全球协作的框架下蓄势待发。

▲ WHO召开异种移植的临床研究管理会议

▲ 中科奥格科学委员会主席 Leo Hans Bühler 教授受邀出席
2027,IXA,美国波士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