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22点,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出席《自然》(Nature)杂志全球新闻发布会。公司董事长潘登科教授、首席科学家邓绍平教授代表团队,向《科学新闻》等20余家全球权威媒体介绍了基因编辑供体猪的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相关问题,受到全球关注。
此次发布会聚焦中科奥格参与的里程碑式研究成果《Gene-modified pig-to-human liver xenotransplantation》登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研究成功将基因编辑猪肝脏移植到脑死亡患者体内,为解决肝脏移植供体短缺带来新希望,其中器官供体猪由位于四川省内江市的中科奥格DPF医用供体猪培育中心提供。
全球范围内,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重要希望,但供体短缺问题一直严重制约着这一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猪器官因其生理功能、大小与人类较为匹配,成为极具潜力的供体来源。中科奥格提供的基因编辑猪,在此次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猪经过6基因编辑,敲除了介导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关键基因,如GGTA1、β4GalNT2和Neu5Gc,同时插入了有助于异种移植相容性的人源基因(CD46、CD55、TBM),大大降低了免疫排斥风险,为移植手术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次移植手术及后续研究中,科研团队对移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监测。术后2小时,猪肝脏就开始产生胆汁,到术后第10天,胆汁产量增加到66.5mL,猪肝脏来源的白蛋白水平也有所上升。肝脏功能相关指标如ALT、AST等虽有波动,但整体处于可控范围。血流动力学监测显示,猪肝脏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的血流速度稳定,凝血功能在术后早期虽有变化,但最终恢复正常。组织学分析表明,移植的猪肝脏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未出现排斥反应迹象。通过多种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免疫反应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一成果发表于《Nature》,充分证明了中科奥格基因编辑猪在异种肝脏移植领域的卓越地位和重大价值。实际上,中科奥格不仅为此次临床研究提供了高质量基因编辑供体猪,而且作为临床研究的合作方参与了研究全过程。这次突破是从2010年,基因编辑猪15年的研发和合作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未来中科奥格将开发10-12多基因编辑猪,并将进一步与中国多个器官移植中心开展各种器官移植的临床研究,推动异种移植走向临床,真正解决器官短缺问题。